(江都仪器仪表产业专题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仪器仪表产业是江都区的传统优势产业,2024年8月,江都高新区被省市场监管局认定为江苏省仪器仪表产业园,成为我市第一个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为撬动江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一、江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基础
    1、具备有力的政策支撑。就全国来看,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要“建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就我省来看,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培育壮大仪器仪表产业,建设10个左右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省工信厅《江苏省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全省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部署。就扬州来看,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支持鼓励江都区等地建设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
    2、具备良好的生态空间。江都区仪器仪表产业经过60余年的深耕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高新区为主阵地,高电压试验设备、材料测试设备、生命健康分析仪器、通用仪器仪表、高端仪器仪表等五大仪器仪表产品类别集聚发展的格局。2023年3月,结合上述不同功能仪器仪表的区域分布情况,江都区提出了以“一园三区”为架构建设江苏省仪器仪表产业园的思路。“一园”,即仪器仪表产业园;“三区”,分别是以高新区生命健康分析仪器和高端仪器仪表、武坚镇高压试验设备、真武镇材料测试设备为代表的三大产业发展集聚区。
    3、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江都现有仪器仪表企业285家,仪器仪表上下游企业32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近200余类产品。2024年,全区仪器仪表产业实现开票销售33.82亿元,入库税收9198.54万元、同比增长7.8%。其中,高压试验设备领域集聚了以华天机电、启源雷宇、盛华电气、金鑫电器、鑫源电气等为龙头的91家企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家、有效发明专利823项、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生产的特高压电力测试设备产销额占全国市场80%,电力传输设备产销额占全国市场30%,形成了“西有武汉、东有武坚”的美誉。材料测试设备领域集聚了以峰源检测设备、明珠试验机为龙头的试验设备生产企业近30家,生产的各种材料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生产试验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机械电子、家用电器等领域,主持或参与40余项标准的制修订,国内市场份额达30%,其中橡胶试验设备市场份额达50%,具有较强的行业竞争力。生命健康分析仪器领域早年以中惠、鸿都、慧科等生产传统医疗器械为主,随着赛诺格兰、赛诺威盛相继落户,逐渐从中低端向高端市场迈进。通用仪器仪表领域集聚了以汇丰、美智杰、恒信仪表、葵花玻璃、阿波罗科技为代表的骨干企业20余家,以压力仪表、冷水水表、玻璃量器、计价器为主,涉及压力、流量、容量、转速等安全、民生领域。高端仪器仪表领域集聚了以稻源、博际喷雾、中科蓝海为代表的骨干企业,产品涉及芯片算法、在线专用测试、智能视觉技术高端仪器仪表。
    二、江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仪器仪表产业是典型的人才、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设备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从行业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仪器仪表设备自主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中低端,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匮乏,高端仪器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从自身来看,江都区仪器仪表产业多而分散、大而不强等现象较为突出,区域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尚未形成结构化互补、创新化集聚、高端化研发、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发展等高质量发展优势,结构布局有待优化,创新驱动有待激活,支撑保障有待提升。
    三、江都仪器仪表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体思路:以江都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为创新研发、产业交流、品牌宣传的集聚核心,在现有“一园三区”产业空间布局基础上,聚焦新型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等产业领域,建设以智能电网、医疗器械、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高地,打造全省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创新区和示范区。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现代先进测量技术研发应用。加强计量测试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测量传感、远程测试、在线测量、量子计量等先进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围绕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开展现代先进测量技术科研攻关,开展与相应仪器仪表对应的计量检定、校准装置研制,推进新领域计量校准规范的技术和方法研究。通过整合资源、技术、人才,突破一批电气设备高压试验技术、试验机新技术以及医疗超微量检测技术,如数字化试验技术、实时在线监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特高频检测技术、直流高压试验电源等技术,更好地评估材料、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效率,解决一批仪器仪表产业的“卡脖子”难题。高压试验设备领域,依托启源雷宇、盛华电气、鑫源电气等优势企业,联合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特高压行业试验检测设备研发,重点研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高压电气测试设备、服务新能源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检测设备等,满足高压配电、控制系统与装置以及国家重点工程配套需要,提升园区高压试验设备整体产品技术水平。材料测试设备领域,依托江苏明珠、江苏新真威、扬州峰源等材料试验机企业技术优势,联合南京水利研究院、北方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技术、非接触式变形测量技术、密封技术、降噪技术等关键性共性技术研究,提升高端试验机设备市场占有率。聚焦试验设备行业新技术,实施智改数转,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和监控平台的远程控制。突破电子万能试验机、液压万能试验机、仪器化压痕试验机、数字化冲击试验机等典型试验机产品的测量、检测与控制技术,提高国产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变形测量仪器、多通道力学性能动静态试验的关键技术。生命健康分析仪器领域,依托赛诺格兰、赛诺威盛等医疗科技企业,联合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加强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图像校正和重建算法以及智能医学影像处理等技术研究,加强电离辐射计量技术测量研究,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壁垒,开发国产高端PET/CT、互联网医疗会诊平台等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通用仪器仪表领域,依托葵花玻璃等企业,开展实验室玻璃仪器设计制造,拓展硼玻璃等仪器原材料研发生产链条,打造玻璃仪器先进工艺生产体系。依托汇丰仪表、阿波罗电子、科宇电力等企业,联合东南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院所,发展中高端压力表、智慧水表、互感器等产品,开展智慧水务平台、物联网智能信息终端、在线检测技术等先进技术设备、系统研发,推动园区压力表、互感器等仪器仪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高端仪器仪表领域,依托稻源科技、博际喷雾、中科蓝海等企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在“射频识别+AI视觉”、在线检测、机器视觉等应用开发环节,为开发者提供图像采集、图像标注、算法开发、算法封装和应用集成等功能。
2、持续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标准化战略。分行业制定企业标准化战略实施规划,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鼓励并支持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以及团体标准化工作;与相关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合作,争取承担各级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秘书处功能;加快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提升行业国际国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二是建设高水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增加本地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和校准项目,进一步满足行业基本计量技术服务需求。积极引入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等国家、行业权威计量技术机构,谋划设立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都工作站,为仪器仪表产业提供高端、权威、高效的计量检定校准服务和有关计量技术咨询。谋划成立江苏省高电压试验设备专用计量技术委员会,进一步规范行业量值传递。推动成立江苏省高电压试验设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行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加强与江苏省力值硬度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的沟通联系,力争在我区设立有关分技术委员会。三是积极推动行业优质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机构在园区设立办事处等,为仪器仪表产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3、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强链补链。推动成立扬州市仪器仪表学会,谋划在园区设立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江都工作站,鼓励园区企业加强与高校、研究所、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开展行业应用关键技术和行业标准研究,建立市场、产业及上下游之间常态化沟通机制,构建全链条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积极招引一批技术力量强、资金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高的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高电压试验设备领域,重点引进电容器、局放仪、调压器等上游生产研发类企业,以及下游的变压器、电力设备生产等企业。材料测试设备领域,重点引进电动机、密封圈、控制器等配套企业和下游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机械电子、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橡胶、塑料、轮胎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生命健康分析仪器领域,围绕下游应用,引进稀土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精密机械制造、自动化等领域企业。通用仪器仪表领域,围绕压力仪表、水表、玻璃量器、计价器等仪表,重点引进弹簧管、不锈钢底罩、压力变送器、医用设备、空调、热泵厂家等上下游企业。高端仪器仪表领域,重点引进芯片封装测试、计算机软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
4、加强现代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江都区“龙川工匠”培育计划,培养计量测试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施计量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大力培养全省计量专家库计量学科带头人和计量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国计量大学、扬州大学等开展合作,共同培养计量高级人才;与市内相关职业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开设仪器仪表、测控技术与仪器等计量专业,加强科研创新、产教融合,为企业培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区职教集团、计量技术机构建设计量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通过举办计量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高技能计量人才。加强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计量专业职称评聘工作,鼓励区职教集团探索开展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岗位设置,探索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积极向各级专业计量技术组织推荐行业计量人才担任职务。
    调研组成员:江都区市场监管局殷荣生、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黄朝晖、江都高新区管委会韩金磊、江都区市场监管局郭村分局陈郭治、江都区委党校张彩莲